精品亚洲电影911|色综合国产精品视频|免费αv在线看|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真心好看

  • 人這一輩子,一定要去安陽看紅旗渠

    分享到:
    分享到:

    人這一輩子,一定要去安陽看紅旗渠

    2025年04月05日 08:51 來源:中新社微信公眾號
    大字體
    小字體
    分享到:

    劈開太行山

    漳河穿山來

    人工天河

    紅旗渠

    全長1500公里

    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

    原名引漳入林工程

    紅旗渠紀(jì)念碑。中新社記者 李超慶 攝

    今年4月5日

    這座流淌了半個多世紀(jì)的“精神之渠”

    迎來了通水60周年紀(jì)念日

    紅旗渠總干渠通水。魏德忠 攝

    六十年滄桑巨變

    變的是這座“人工天河”

    滋養(yǎng)著一代又一代太行兒女

    不變的是那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

    至今仍然感召著世人

    千軍萬馬上太行。魏德忠 攝

    在這里

    每一塊山石都鐫刻著奮斗的印記

    每一滴渠水都流淌著堅韌的品格

    每一項工程都見證著豪邁的氣概

    修渠人在太行山上奮戰(zhàn)。魏德忠 攝

    人這一輩子

    一定要去一趟安陽看看紅旗渠

    去領(lǐng)略,紅旗渠設(shè)計之精妙、規(guī)模之宏大、工程之艱巨

    去感受,紅旗渠建設(shè)者們不畏艱險、自力更生、勇往直前的精神

    去體驗,紅旗渠在新時代煥發(fā)的勃勃生機

    去紅旗渠

    一定要看青年洞

    它被譽為“懸崖上的生命圖騰”

    作為紅旗渠的“咽喉工程”

    其峭壁垂直如同一道天塹

    青年洞。中新社記者 李超慶 攝

    當(dāng)年

    300多名青年突擊隊員腰系麻繩懸于絕壁

    用煤油燈照明

    以鋼釬一寸寸鑿穿山體

    經(jīng)過一年零五個月奮戰(zhàn)

    終在堅硬的石英巖上鑿出616米的隧洞

    修渠人在開鑿曙光洞。魏德忠 攝

    如今

    觸摸洞壁上的鑿痕

    仿佛仍能聽見“叮當(dāng)”的錘釬交響

    修渠人在凌空除險。魏德忠 攝

    去紅旗渠

    一定要看分水閘

    它是天河之水的“心臟”

    三條干渠在此分流

    灌溉萬畝良田

    閘樓之上“紅旗渠”三個大字

    在陽光下熠熠生輝

    登上閘樓頂層俯瞰

    渠水如銀龍般在山間蜿蜒

    紅旗渠分水閘前游人如織。林州市委宣傳部供圖

    去紅旗渠

    一定要看紅旗渠紀(jì)念館

    它是穿越時空的“精神課堂”

    楊貴書記的筆記本

    民工磨破的布鞋

    土法配制的炸藥

    ……

    最令人動容的是一組數(shù)據(jù)

    10萬建設(shè)者,81位烈士,

    削平1250座山頭,架設(shè)152座渡槽

    這里的每一件展品仿佛都在訴說:

    山,擋不住人

    人,比山高!

    紅旗渠紀(jì)念館。中新社記者 李超慶 攝

    去紅旗渠

    一定要聽聽修渠人的故事

    你可能會在“渠二代”的講述里

    聽到修渠人執(zhí)著和倔強的故事

    仿佛麻繩之上

    系的不再是生死

    而是他們的“一生驕傲”

    系的不再是人生

    而是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

    游客在紅旗渠紀(jì)念館參觀。安陽市委宣傳部供圖

    人心齊,泰山移

    紅旗渠

    是安陽這片土地上誕生的一個奇跡

    而當(dāng)時間回溯到三千年前

    盤庚正帶領(lǐng)著商朝子民

    避水患 解內(nèi)斗

    在小屯村書寫著另一個傳奇

    殷墟博物館新館。王宇 攝

    去紅旗渠

    一定要順帶去看看甲骨文

    作為破解商文明的“時空密鑰”

    1899年

    甲骨文首次在安陽小屯村被發(fā)現(xiàn)

    自從一片甲骨驚天下

    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

    舞臺上的甲骨文元素。王宇 攝

    1928年

    中國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殷墟進行科學(xué)考古發(fā)掘

    拉開中國現(xiàn)代考古學(xué)的序幕

    殷墟車馬坑。王宇 攝

    從甲骨文到青銅器、古車馬

    一代代考古人篳路藍(lán)縷

    通過一件件文物揭開“大邑商”的面紗

    還原“商邑翼翼,四方之極”的繁華

    殷墟博物館展出文物。王宇 攝

    如今

    到安陽旅游必到殷墟打卡

    看中華文化必看甲骨文

    游客在殷墟博物館參觀。王宇 攝

    甲骨文也從沉睡在地下的文獻遺產(chǎn)

    成為學(xué)者書齋的拓本卜辭

    課堂上悅動的字符

    以及管理體重的廣播體操

    吸引著越來越多人

    走近它 愛上它

    三千多年前

    “天命玄鳥,降而生商”

    給殷商貼上“飛”的符號

    三千多年后

    在新時代紅旗渠精神感召下

    安陽換道超車,逐夢藍(lán)天

    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(jié)上的飛行表演。王宇 攝

    去紅旗渠

    一定要順帶體驗飛行的快樂

    1955年

    國家體育總局安陽航空運動學(xué)校創(chuàng)辦

    揭開安陽環(huán)游低空的序章

    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(jié)展示的飛機。王宇 攝

    作為中國航空體育運動的搖籃

    這里為國家航空體育培養(yǎng)了近萬名人才

    也讓安陽擁有了4420平方公里

    3000米以下的“自由”空域

    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(jié)展示的無人機。王宇 攝

    如今

    從“紅旗渠精神高地”到

    “自由”空域

    從無人機物流配送、警務(wù)巡邏到

    國際賽事、智慧醫(yī)療

    從覆蓋1200平方公里城市空域的“智慧天網(wǎng)”到

    河南唯一聚焦通航及無人機產(chǎn)業(yè)關(guān)鍵技術(shù)的藍(lán)天實驗室

    安陽正在發(fā)力打造“一座會飛的城市”

    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(jié)現(xiàn)場。王宇 攝

    站在太行山巔遠(yuǎn)眺

    紅旗渠水映照著殷墟遺址

    無人機掠過甲骨文雕塑上空

    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在此交相輝映

    山水林州,風(fēng)景如畫。林州市委宣傳部供圖

    安陽的故事告訴我們

   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

   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

    山舞銀蛇紅旗渠。谷建軍 攝

    AI也去了趟安陽

    來看看AI眼中的安陽




    (中新社微信公眾號)

    【編輯:李雪瑤】
    發(fā)表評論 文明上網(wǎng)理性發(fā)言,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(wù)協(xié)議
    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(wù)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。
    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禁止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復(fù)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(zé)任。
    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評論

    頂部